2018-03-22
近日,《水稻種植交流網》從一位有著“多年農業年景預測經驗”的資深人士處獲得信息:“今年是兩龍治水,全年能澇不能旱!”下面是詳細預測,僅供參考。
2018年只能澇而不能旱,原因有以下四點:
一是今冬雪少;
二是2018年農歷五月八月都是小月;
三是2017年八月初一和白露都沒下雨;
四是2018年是兩龍治水。
秋收時我就說今冬沒有雪,九月初九不下看十三,十三不下一冬干。
五月小,八月小,瓜菜糧食吃不了。五月大,八月大,瓜菜糧食剩不下。
八月初一下一陣,旱到來年五月近。雨打白露節,大旱十個月。
龍多靠,龍少澇。1958年是五月大、八月大,所以就旱。
水稻種植交流網認為,上述傳統古法預測,是建立在勞動人民多年總結的基礎上的,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另外,水稻種植交流網為大家提供一份黑龍江省的農業天氣預測(就在后文),各位朋友對照著看一下吧。
總趨勢:預計2018年氣溫略高,降水偏少,春澇、夏、秋干旱,初霜略晚,終霜略早,積溫高于常年。
2018年為高溫少水年,預計≥10℃活動積溫2800度左右,比歷年同期高140度, 3-10月平均氣溫12.0度,高于歷年,降水量460毫米左右,少55—60毫米,終霜5月4日,比歷年同期早4天,初霜10月4日,比歷年晚5—7天,無霜期153天。
分析:2018年是高溫少雨年,降水有集中段。
1、今年春季降水偏多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,會有短時澇象出現,對旱田播種不利;中旬有“倒春寒”發生,對水稻插秧有影響。
2、夏季高溫少雨,有利于作物生長。但階段性旱澇突出,局地強對流天氣引發短時雷雨、大風、冰雹、低溫冷害等災害發生,要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,同時,注意預防病蟲害。
3、秋季降水集中,對秋收略有影響。
綜上分析:2018年農作物年景屬于平年偏上,總體偏澇。
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轉自《水稻種植交流網》平臺,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做商業指導。
一、選擇國內外最優質的氮、磷、鉀、硫、有機質、生物菌、保水劑等純正原料,專家配方摻混合成. 總成分≥56%(總養分≥35% 氮≥20%+磷≥8%+鉀≥7%+硫≥5%+有機質16%) 1、有機無機氮20%:采用有機高分子包膜新工藝,肥力釋放與作物生長相吻合,肥效長達100天以上,促使作物充分吸收營養.只要有氮的存在,顆粒呼吸周期就更長,真正做到了肥料會呼吸,肥力十足,生長期不脫肥. 2、高效水溶磷8%:溶解度高養分吸收更快,富含80%水溶磷是國家標準40%的一倍,加倍提高肥力. 3、進口鉀肥7%:進口紅鉀. 抗倒伏、促早熟、籽粒飽滿. 4、硫元素5%:作物需硫量大概與需磷量相當.因此硫被認為是植物的第四大元素. 抗倒伏、促早熟、籽粒飽滿. 二、核動力復合肥特點 總成份≥40%(總養分≥30%,氮≥22%+鉀≥8%+中微量元素) 1、十六種生長營養元素全面均衡,缺啥補啥產量高 2、抗重迎茬,防治玉米白葉、花葉、水稻僵苗、大豆爛根有特效 3、底肥、追肥均可,抗病、增產,組合套餐肥施用,效果最佳. 三、每公頃肥料用量: 玉米(普通田6-7套;高產田9-10套)、水稻(6-7套)、小麥(6-7套),經濟作物用硫酸鉀型套餐肥,具體用量見包裝袋或根據當地用肥量酌情使用. *注意做底肥施用時種肥一定要隔離8-10公分,以免燒苗傷根,影響前期生長.
一、為硫酸鉀型經濟作物專用,采用優質尿素、二銨、硫酸鉀、中微量元素等,專家配方,摻混合成 總成份≥56%(總養分≥42% 氮≥16%+磷≥12%+鉀≥14%+增效元素14%) 1、外層包膜,采用進口有機包膜劑,保證養分釋放持續、穩定、均勻,依照作物生長發育需要供給.苗期不浪費,后期不脫肥,減少營養元素的損失. 2、精確的營養配方,全面提高作物生長品質,防止作物早衰減少追肥次數,省時省工,在與傳統肥料用量同等的情況下,增產效果顯著. 3、施肥方法簡單,適于做基(底)肥用,注意覆土,施用時要做到種肥隔離. 4、適用于多種經濟作物: 大豆、花生、葵花、芝麻、西瓜、白瓜、烤煙、中草藥、蔬菜果樹等 肥效長、肥效足、增產明顯、品質優秀、瓜果香甜、 二、核動力復合肥特點 總成份≥40%(總養分≥30%,氮≥22%+鉀≥8%+中微量元素) 1、十六種生長營養元素全面均衡,缺啥補啥產量高 2、抗重迎茬,防治玉米白葉、花葉、水稻僵苗、大豆爛根有特效 3、底肥、追肥均可,抗病、增產,組合套餐肥施用,效果最佳. 三、每公頃肥料用量: 玉米(普通田6-7套;高產田9-10套)、水稻(6-7套)、小麥(6-7套),經濟作物用硫酸鉀型套餐肥,具體用量見包裝袋或根據當地用肥量酌情使用. *注意做底肥施用時種肥一定要隔離8-10公分,以免燒苗傷根,影響前期生長.